作为一个初创公司的创始人,
你首先应该考虑的事情是什么?
在以前的文章里帮主提到过
创始人一定要先考虑公司股权架构的问题
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是有很多的创业者没有意识到
仍然是一头扎进开拓市场的工作中,单打独斗的谈业务。
其实这样的创业者只能算是一个买卖人或者生意人
他没有一个企业家该具备的意识。
当然很多人一定会说,
现在知名的企业家也是从买卖人过来的
话虽如此,但是在当今这个“资本横行”的时代,
创业就不能再按照过去的模式来开始了,
资本的原始积累或让我们失去很多机会
那么借助资本的力量去创业是目前主流的创业模式
一提到资本,必然提到股权
因此股权的问题一定是创始人应该立即去解决的问题。
如果股权结构的问题一开始不处理好的话,
日后进行融资就会有不必要的麻烦。
一般来说,对于创始公司的CEO来说,
最好在一开始就拥有超过50%以上的股份。
因为公司越走到后面,资本风险就越大。
那么初创公司的股权又应该怎么分配?
这就要分核心创始团队股权与员工期权了
先说说核心创始团队股权
绝大多数公司会选择个人对项目的贡献进行分配。
一般来说,一个公司的项目启动后,
会包含以下几个岗位:
产品,技术,财务,市场,运营,设计等
创始核心团队可以按照每个人带来的贡献价值来分配股权。
如果这个项目的产品是技术导向的,
技术合伙人可以相对多拿一些股份。
但是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创业公司,
都是以市场和运营为导向的。
因此负责市场和运营这块儿的创始人
应该多拿一些股权以掌握公司的命脉。
其次,很多创业公司的创始人会按照出资额进行分配,
但是要避免一个误区,那就是谁出资多谁占股多
相信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,
都认为出钱的都是爸爸,谁出钱多,谁就占股多。
其实这是不科学的
出资额的股权分配要与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与策略相匹配
不能只是单纯按照每个人最多能拿出的钱的数额来按比例分配股权
简单的说,就是给你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一定价格获得股权的一种权利。
这个说法,可能太拗口了一些,但总体来说,
就是为了实现激励目的,给员工获得真正的股权设置了几个条件。
通常有(1)分期vesting,分期的时候有的按工作时间,有的按考核要求;(2)然后,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以行权,把期权变成股权,行权条件也是可能与公司业绩、个人考核、时间有关系,当然,还得满足国内的法律要求;(3)行权时可以确定一个行权价格,国内上市公司行权是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对价格作出要求的,其他的,基本就是公司根据情况确定,有的近似于无偿,有的与公司的估值、市值相关。
其实对于早期团队而言,
期权会先由初创团队的成员代持。
等到招募了新的员工之后,
可以按照一定的方法慢慢地将期权发放出去。
但是有很多初创团队,
他们是按照期权百分比的形式将期权给了早期员工。
例如,当早期团队吸纳了一个新人加入时,他们通常会承诺每年给出 1% 的期权。这种操作方法的风险其实是非常大的,因为你不难发现当公司真正发展壮大之后,你无法再用百分比的形式进行股权发放。由于给了过多的期权承诺给到了早期员工,你会发现在承诺了十几个员工之后你的期权池就已经空了。所以,比起按百分比签署股权分配,按持有股数进行分配其实更为合理。假设公司有 100% 的股份,我们把它分成 10000 股。核心创始团队拿走 80% 即 8000 股,而剩下的20% 即 2000 股放进期权池里作为股权激励。如果公司要为未来员工进行期权发放,创始团队可以以股数的形式去操作。随着项目发展,公司估值翻倍之后,也可以进行增资扩股,把 2000 股变成 20000 股,甚至更多。这样做的好处就彻底规避了刚才提到期权池会提早变空的问题。
毫无疑问的是,公司的股权应该给到核心创始成员。
接下来的问题是,究竟如何界定核心创始成员?
核心创始成员是项目成败的关键,
帮主强烈建议核心创始成员必须有一段时间共事并合作的经历。
核心团队成员的加入可以有先有后,
但是一旦发起项目并启动时,
这几个人就必须已经在一块儿了。
对于核心创始成员而言,
不存在讨论期权的问题。
对于除核心创始团队之外的其他成员而言,
我不建议在招募之初就轻易承诺期权的具体数额。
你可以告诉随后加入的成员我们已经设立了期权池,
但在没有明确分配方案之前,
最好不要把这件事情量化。
诚然,许多初创团队在一开始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就需要吸引人才,
我建议还是用先前说到股数的方法进行激励。
但是,一定要设置好时间条件,
比如每年发放多少股数,并将协议落到纸面。
创办一家公司看似很简单,
但是要考虑的东西还是特别多的
希望各位创业者和准创业者能在与合伙人一起干事业的同时
不因股权架构的问题而苦恼。
编辑:Sujay Wu
寻求报道:400-622-6831
如果你有创业梦想,发送BP
bp@kaopuren.cn
专注创业运营服务